不論是騎重機或騎腳踏車最怕的就是遇見下雨天
微雨的下雨天不想待在家狗哥說:那我們去好久沒去的北海岸走走好了
距離上次來野柳地質公園已經是小學時期的事了
常從新聞裡見到''女王頭岩''今日一見真的耶!女王頭的勃子瘦超多的
新聞裡常報導說女王頭頸圍有130公分每年以4~5公分風化的速度
預估不到20年女王的頸部不敵歲月摧殘就會斷裂
所以現在園區內有特別雇請保鑣看守著女王不讓遊客碰觸岌岌可危的女王
在拱狀石做鬼臉的狗哥
漫步在野柳特殊的地層中可看到許多新世淺海生物的化石及生痕化石
野柳地質主要由砂岩構成屬第三世紀新世的大寮層
由於海岸岩層中含石灰質的砂岩經過海水千百萬年侵蝕風化交互作用
形成了各種未經人工雕鑿的天然怪石形狀
走入一排一排群聚在一起的蕈狀岩群中彷彿置身在巨型香菇叢林中
看著簡介介紹野柳這裡的蕈狀岩群數量繁多大大小小的蕈狀岩加起來約有180餘座
燭台石
一望無際的海在眼前延展看著大自然美麗無比的傑作
漫步地質公園內找找各種簡介上標示的薑石岩,花生岩,燭台岩,豆腐岩,海蝕溝,熔蝕盤等....奇觀
海蝕壺穴
現在園區內設置平穩好走的木棧道方便遊客親近地質公園
地質公園內設立了捨己救人的林添禎先生塑像
燭台岩,花生岩
這個勘在地上有刻度的大圓盤是基隆造船場為新船側試船速用的測試副台
離開野柳地質公園我們又來到N年前來過的老梅石槽走走
老梅綠石槽的藻礁是北海岸非常特殊的地質景觀
台灣海岸線總長1200公里藻礁分佈區域卻不到20公里
這種石槽景觀地形在東北季風盛行時藉由海浪一波波滋潤了石槽岩面
開始滋生附著生長的''石蓴''''烈片石蓴''和''扁石髮''等...綠色海藻
每年的四月份是綠石槽海岸景觀最美的時期
綠石槽在地理名詞中應稱為''潮溝''或''海蝕溝''
這些排列整齊的石槽是大屯火山爆發後遺留海岸邊的火山礁岩
在海浪長期沖刷下質地鬆軟的部份被侵蝕留下較堅硬的部份形成溝槽
縱向溝槽紋理分明岩脊翠綠海藻附生於石槽上在歲月的堆疊中呈現出美麗的綠藻礁
綠石槽的海藻在夏日陽光曝曬下死去死後殘骸硬化成一層層薄薄的石灰質
新的藻類就會附著在這層石灰質上繼續生長如此一生一死不停循環堆疊出翠綠美麗的綠石槽
欣賞綠石槽的最佳時間是每年3月中旬~5月上旬
整個綠石槽上的藻類吸飽了能量在清晨陽光中閃閃發光
除了石蓴和扁石髮等..藻類附著在石槽上仔細看還能看見各種生物生長在石槽縫中
綠石槽位新北是石門區老梅村海岸富貴岬東南側,富基漁港則在富貴岬西南側
逛完老梅石槽可順遊富基海港吃海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