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剝皮寮~一個具震撼影像的名字'剝的是樹皮'獸皮?
曾有段時間經過剝皮寮這裡見到日漸頹廢的巴洛克磚樓'長滿雜草和寄生雀榕被鐵皮圍繞隔離
問狗哥剝皮寮這裡怎麼了?他聳聳肩說不知道耶~只記得封很久了
(心裡OS:ㄚ你不是在萬華長大嗎?耐不知????)
直到萬華地方文史人士積極呼籲政府保存剝皮寮'展開老街保存修護
歷經六年的整修於2008年8月底正式開放供遊客參觀
心裡的疑問才終於真相大白
 
原來長約數百公尺的剝皮寮從日治時代後期'被列入老松國小學校的預定地
台灣光復後這都市計劃被沿用'民國77年開始土地徵收'88年淨空剝皮寮
政府行政的行動緩慢'地方文史人士的積極讓原本早該煙消雲散的剝皮寮得以重生
讓這條橫跨清代'日治'民國三個時代混合了不同時期建築風格老街再度粉墨登場與遊客相見

日治末時期加強戰備'鼓勵建築外觀多用保護色(如綠'土黃'褐色等)具有防空效果的國防色面磚

清代[艋舺營]駐紮於剝皮寮(當時稱福地竂街)這裡是清末艋舺通往古亭'文山的主要通衢幹道
清代傳統店屋多為狹長式商店住宅'左右鄰居共用一面牆壁'
店屋的形成常見於商用繁華的市街上因商業活動又發展出前舖後居'下舖上居的空間格局
清代(今康定路173巷)的剝皮寮老街於日治時期因老街路面狹窄(僅三公尺)不敷需求'
日本人實施市區改正在老街南側新闢了現在的廣州街成為主幹線原本的老街頓時成了新街後巷

過去以商業為主的剝皮寮老街'多將店門後移一個步架'
設置[亭仔腳]供行人遮風避雨的行走空間也是店舖空間的延伸(揪感心的設計)


歷史場景之一的康定路37號太陽製本所是台北最早的裝訂廠之一'自日治時代至今歷經三代
現在則是將電影[艋舺]中Geta的家完整保留下來'和尚被Geta踹倒的吧台'太子幫跪在這高舉水桶
還有牆上掛著道具武器的展示等....對電影[艋舺]場景好奇的遊客可來這走一趟



剝皮寮老街還規劃了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
介紹台灣教育'醫療和剝皮寮的傳統與現代發展
將剝皮寮地名的演變'建築形式的特色'老店家的故事
詳細有趣的陳列展示

身為萬華人的狗哥走一趟剝皮寮老街對自己的故鄉
不再只是小時候和同伴玩耍時身邊有不知名的大人拿刀互相追逐
或是大人告誡愛騎腳踏車的小鬼頭們不要往紅燈戶那區跑
艋舺也有輝煌的歷史歲月
台灣的首善之區在台北 台北的首善之區曾經在艋舺
來趟剝皮寮你會更了解艋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池記肉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